2002年,当时我正驻上海工作,因业务方面的需要,决定在中国找一所大学的研究生院进行中国法律方面的学习。没有任何犹豫,我选择了华东地区在法学研究方面首屈一指的华东政法大学,并顺利地取得了入学资格。这里有很多优秀的在职律师或在职法官同学,因为年龄相仿,对于作为留学生的我们来说(除了我之外,还有美国、韩国、台湾的留学生),大家可以非常融洽地相处。
虽然华东政法大学位于上海市区,但学习环境很是幽静,古朴典雅、中西合璧的建筑营造了极具特色的学习环境。2003年,华政的大学本科开始移至松江校区,但所幸研究生教育院仍然保留在长宁校区,因此三年里我一直可以就近上学,非常方便。
硕士课程的授课次数相对频繁,有时我几乎每天都要去学校,而在没有课程安排的日子,我则会在法律事务所或咨询公司等处做一些法律方面的翻译工作,作为学习和对自己的锻炼。有时,我也会在教室里完成一些翻译业务,如恰逢司法考试备考期间,还会遇到正在为复习司法考试而加紧忙碌的同学们。
由于前职与金融行业有关,虽然现在专修的是民商法,但其中与商法有关的授课时常与实务密不可分,因此,这让我对课程内容始终充满了兴趣。而在民法方面,由于这是外国人理解中国法律制度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除了通过自习等方式加强学习之外,我还会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与本国法律制度的差别。
在三十多名同学中,我与同为留学生的美国人托尼、班长郭同学、梅同学的关系特别好,我们在毕业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都有着很强的法律意识,始终以公正的态度待人接物。
感谢就读期间众多导师的教导与鞭策,特别是毕业论文的导师张弛教授以及负责留学生授课的各位老师,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因此,即使在毕业之后,我与各位老师们还时常保持着联系。
对于我二十多年的人生来说,在吸收知识最旺盛的时期能有幸在华东政法大学这样一所有着“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之称的高校就读,不论是对当前我自身的业务,还是对我现在的生活,都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遇到了这些令人尊敬的导师以及同学。
由于我是外国人,且已经结婚,所以选择了租住于校外,只有在每次上课时才会来学校,因此并未体验过华政的宿舍生活。但毕竟属于学生一员,有时与其他同学一样来校上课期间会在食堂等处共同就餐。
就读期间留下了很多令人愉快的回忆,和同学们一起就餐时的快乐,以及和留学生们共同外出郊游等等。和关系特别好的同学,还经常会在私人时间一起外出就餐。
对于我现在所从事的证券业务来说,在华政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同时,在经历过这样的研究生活后,使我能够以一种研究者的心态以及彻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面对各种问题,大大提高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集中力。
上面说过,在学期间每逢没有课程的日子,只要一有空闲,我就会在法律事务所或咨询公司兼职从事法律方面的翻译工作(主要为中→日)。那时积累的经验与知识对于现在的证券业务也同样大有帮助,这也为我的第三次海外外派工作打下了基础。
硕士课程毕业后,我和家人回国,一直在日工作了五年左右(此期间来中国主要仅限短期出差),始终没有和导师和同学们见上一面,2011年12月,因第三次海外外派工作,我再次来到了上海,并于2011年9月获得了博士课程(经济法)的就读机会,才终于能和导师们、同学们重新聚首。
大学毕业后,我曾一度在上海的贸易公司工作,硕士课程毕业后与家人一起回国。我凭借在华政学到的中国法律知识,转职进入了日本一家证券公司。从贸易到金融,因专业不同,工作之初还是有些压力的,所幸凭着在华政时掌握的中国法律知识,再加上坚持不懈和集中力,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现在的我,已经在金融行业积累了七年多的资历。在证券公司,曾有两次海外外派工作(香港、上海)的经历,可以说,在华政学习到的所有一切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在华政这所大学中,我学习到了所有必要的基础知识,这对于我在日本证券公司从事“中国相关业务”来说不可或缺。而在证券公司从业的七年里,我在公司总部、海外部门(中国担当)、企业金融部门(中国担当)、M&A部门(中国担当)、海外外派(香港&上海)等各处优秀部门得以稳定就业,而这一切,也同样得益于在华东政法大学就学时打下的基础。
2011年9月我再次进入华政,攻读经济法博士学位,自此,我一边完成作为外派职员的业务,一边开始了作为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我希望好好利用博士课程期间的这三年,把硕士课程期间未能完善的知识补充完整,并作为一名华东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带着自豪与骄傲投身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专业领域)。
虽然我本人并非律师等法律专职人员,但始终较关注中国的法制动向。我特别希望能够以外国人看问题的角度,本着自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异意识,来观察中国过去、未来的法制动向。我也希望将来我所撰写的博士论文等能够为中国的法制制订与修订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我想,这将是我最大的成就。
关于今后的愿景,不论我将在哪一行业工作,我都希望能够全力投身于可充分发挥我在“中国”及“法律”领域特长的职场环境。只有这样,才会令我觉得能够不辜负母校华东政法大学之名,为中国也为日本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